
|
序號
|
一級指標
|
權重
|
二級指標
|
權重
|
指標說明
|
|
1
|
功能完整度
|
20
|
智能問答
|
3
|
是否能準確理解公眾自然語言提問的語義,具備對QA梳理知識的一問一答功能,也支持定位到辦事服務的政策法規(guī)、辦事事項或便民服務等業(yè)務知識點,自動同步答復知識庫范圍內的市民和企業(yè)等各類人群咨詢的問題。
|
|
智能提示
|
1
|
用戶在輸入咨詢問題的過程中,平臺將實時的數據預處理用戶輸入的內容,根據用戶輸入內容的變化,進行輸入提示即時的為用戶提供輔助提問提示功能。
|
|||
|
知識推薦
|
2
|
用戶在瀏覽系統(tǒng)提供的答案的同時,系統(tǒng)還會將整個政務服務網的跟該答案相關的頁面進行分析處理,反饋出相關度較高或周邊的網頁結果,包括知識關聯度計算。
|
|||
|
智能導服
|
2
|
針對常問的熱點復雜事項的多種情況進行引導式提問,進一步更加友好、更加便捷、更加精準的辦事信息和答案。
|
|||
|
熱點問題
|
2
|
是否針對網民需求進行分析,推出網民關注度高的熱點問題,并根據問答記錄進行分析更新(熱點問題即常見問題)。
|
|||
|
移動端問答
|
3
|
是否打通網站端與移動端(微信端、APP端)等智能問答數據資源,并為移動端(含微信端、APP端)全方位提供智能問答功能。
|
|||
|
語音技術
|
2
|
是否具備移動端語音輸入和語音閱讀能力,移動端包括微信端智能問答和移動自適應端智能問答,各占 1分。
|
|||
|
上下級聯動
|
3
|
是否具備在上級政務服務網智能問答直接可以咨詢下屬 市、區(qū)(縣)級服務事項內容,實現上下級聯動服務。
|
|||
|
評價功能
|
1
|
為網民提供對智能問答滿意程度的好差評功能。
|
|||
|
問答歷史記錄
|
1
|
是否提供用戶問答記錄功能。
|
|||
|
2
|
問答準確度
|
30
|
民生服務問答精準度
|
15
|
從涉及民生服務的問題庫中隨機抽取社保、醫(yī)療、證 件、戶口、公積金等多個知識點的 15個問題,考核回答是否準確,每個問答滿分 1 分,回答不精準但有一定關聯性得0.5分,無答案或答案與問題關聯度較低得0分。
|
|
涉企服務問答精準度
|
15
|
從涉及企業(yè)服務的問題庫中隨機抽取企業(yè)開辦、稅務、企業(yè)注銷、企業(yè)資質申報等多個知識點 15個問題,考核回答是否準確,每個問答滿分 1 分,回答不精準但有一定關聯性得0.5分,無答案或答案與問題關聯度較低得0分。
|
|||
|
3
|
理解智慧度
|
30
|
關鍵詞意圖理解
|
5
|
從測試問題庫中隨機抽取5個關鍵詞進行提問,是否能理解意圖并準確推出答案,每個問題滿分 1 分,回答不精準但有一定關聯性得0.5分,無答案或答案與問題關聯度較低得0分。
|
|
簡單意圖理解
|
10
|
從測試問題庫中隨機抽取10個簡單問題(不需要理解)進行提問,是否能理解意圖并準確推出答案,每個問題滿分 1 分,回答不精準但有一定關聯性得0.5分,無答案或答案與問題關聯度較低得0分。
|
|||
|
復雜意圖理解
|
10
|
從測試問題庫中隨機抽取復雜問題(需要理解)進行提問,考核是否能理解意圖并準確推出答案,每個問題滿分 1 分,回答不精準但有一定關聯性得0.5分,無答案或答案與問題關聯度較低得0分。
|
|||
|
意圖推理能力
|
5
|
從測試問題庫中隨機抽取5個意圖推理問題,考核是否能理解意圖并準確推出答案,每個問題滿分 1 分,回答不精準但有一定關聯性得0.5分,無答案或答案與問題關聯度較低得0分。
|
|||
|
4
|
知識全面度
|
10
|
知識整體性
|
3
|
是否有效涵蓋政府業(yè)務的辦事服務事項,包括民生服務、涉企服務等相關辦事服務于知識數據,將隨機抽取其中的事項進行測試。
|
|
知識梳理條理清晰
|
3
|
是否清晰的、準確的梳理出涉及民生、企業(yè)一問一答相關知識。
|
|||
|
知識完備度
|
4
|
從上述測試數據結果來看,網站知識是否完備,考核由于缺乏知識不能準確回答的問題所占比例是多少。
|
|||
|
5
|
用戶體驗度
|
10
|
界面友好度
|
2
|
界面設計是否美觀,問答窗口是否醒目,用戶整體體驗是否舒服。
|
|
使用便捷度
|
2
|
智能問答在網站(平臺)首頁是否放置在顯著位置,并為智能問答提供專門的網址域名,方便用戶點擊進入。
|
|||
|
使用幫助說明
|
1
|
是否有針對智能問答初次使用者的功能說明。
|
|||
|
移動自適應版本
|
2
|
是否建設移動自適應版本智能問答,支持移動端訪問智能問答。
|
|||
|
問候功能
|
1
|
是否具備對使用者的問候語功能,提高用戶體驗度。
|
|||
|
機器人形象
|
1
|
是否設計機器人形象,形象是否正式、合理。
|
|||
|
機器人名稱
|
1
|
是否針對機器人進行了命名。
|
|||
|
備注:其他政務服務平臺(包括小程序、微信公眾號、APP端等)的智能問答機器人評價標準,將參考該指標體系進行評測。
|
|||||